当汽车和停车位数量大体相当时,理论上停车应该不难了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由于停车需求有着时间和空间的交错,有些场景的停车需求永远无法满足,于是就有了共享停车。
共享停车是一种充分利用现有停车资源的方式,错峰是共享停车的基本特征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白天只供单位职工停放,商业大厦的地下停车场白天只供在此上班的人员停放,这些停车场夜间和节假日常常处于空闲状态,共享停车就是错开这些停车场的使用高峰期,利用空闲时段对外提供停车服务。
从城市管理的角度看,共享停车的做法相当于增加了停车位供给,有助于缓解城市停车供需矛盾,并减少寻找车位而产生的交通流量。
近年来,共享停车的热度越来越高,在各地解决停车难的措施中,共享停车的重要性几乎与公共停车场建设并驾齐驱,在大城市甚至高过后者。尤其是进入2023年,共享停车已成为所有大城市的工作重点。
从全国各地共享停车的实施情况看,共享停车位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,一是单位内部停车场错峰开放,二是商业停车场部分车位低价错峰开放。也就是说,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商业停车场是共享资源的主要提供方,其中前者提供的共享车位约占市场总量的七成以上,不过在一线城市,后者占比更高。
总结共享停车做得较好的几个城市,有两点做法值得借鉴,一是共享信息上线平台,这是共享停车信息公开透明的必要途径,公开意味着被更多车主知道,同时被社会监督;二是共享车位包月使用,按半年或一年签约,这是共享车位得到充分利用的最有效方式。如果这两点都做到的话,共享停车才算达到了初步的目标。
很多人对共享停车有种误解,认为对外开放的公共停车场就是共享停车场,本文对此进行了纠偏,目的是让城市管理者更清晰地认识共享停车政策的目标和实施方向,使共享停车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缓解停车难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