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12月11日从五角场街道获悉,针对“停车难”问题,五角场街道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同谋破解良方,逐步打通社区道路“肠梗阻”,进一步畅通社区道路“内循环”,切实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翔殷路930弄和934弄小区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公房小区,两小区共计183户,未规划建设停车设施,原本利用地面空间可停放48辆车,存在28个停车缺口。部队小区与地方小区最大的差异在于部队小区既没有业委会,也没有物业服务企业,小区治理始终缺乏有效抓手,成为部队小区普遍存在的难点堵点。
沉底调研,多渠道察实情
为确切掌握小区停车管理现状,摸清小区居民户数、业主情况、有效停车位数量、小区业主车辆数量、租户车辆数量等关键信息,掌握机动车停车收费、进出小区车流走向、小区周边道路情况等多项信息,通过现场观察、座谈、个别访谈、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,多渠道开展调查研究,收集第一手信息。同时,主动问询经“12345”市民服务热线、信访渠道多次投诉停车难问题的居民,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,为因地制宜列出整改清单、探索整改对策做好铺垫。
多措并举,拓思路解难题
通过调研数据以及分析梳理发现的问题症结,研究形成相应对策,多措并举、内外兼修,为小区停车难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。
通过争取到部队资金支持,集约利用空间内部挖潜,在934弄小区空地建设3层立体停车库,停放36辆车,向“上”要空间,“挤”出停车位,基本解决停车缺口。
由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召集两小区居民代表,打破小区隔阂,定期召开停车管理问题协调会,实现两小区停车资源共享。
规范管理,建机制促长效
立体停车库建成后,对小区内住户进行车辆登记,摸清底数,并根据停车规则进行试运行。通过前期试运行后,再次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,对停车规则进一步适当调整。同时,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,及时总结梳理工作经验,形成常态巡查、长效管控、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,使小区停车制度化、常态化。目前,翔殷路930弄和934弄小区停车秩序井然、纠纷逐渐减少,停车问题的解决既保证了小区的安全,也提高了居民们的生活质量。
奔着问题去、盯着问题改。五角场街道党工委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在部队小区积极探索、拓展“党建引领+居民自治”社区治理模式。以区域化党建联建为载体,以民主协商为渠道,广泛发动居民骨干,尝试弥补业委会空缺,凝聚部队、居委会、居民骨干三方力量,共同协商解决停车难问题,探索契合部队小区实际的治理新路径。